Conference header background image
Conference header image

大会特邀报告

谭建荣 院士
谭建荣 院士
浙江大学
谭建荣,浙江湖州人,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199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获工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先后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图形科技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新世纪重点培养人才”、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设计自动化专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科技部十五863先进个人”、“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提出了多品种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多性能数字化样机设计技术和多参数分析与匹配设计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将提出的技术固化在软件中,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1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185篇,其中SCI/EI 检索142篇,引用1600多次,出版学术专著9本。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时  间:8月18日 09:15-10:00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赵沁平 院士
赵沁平 院士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赵沁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在我国最早开展虚拟现实研究和人才培养。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
报告题目:发展虚拟现实2.0 支撑互联网3.0
时  间:8月18日 11:05-11:50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摘  要:
高性能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自然人机交互等技术结合集成,产生了具有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想性(Imagination)“3I”特征的虚拟现实1.0。在虚拟现实1.0中,虚拟对象/环境与对应的真实环境/对象是相互独立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是分离的。 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的应用再次突破互联网的连接边界,形成虚实融合网络空间,即互联网3.0,这对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创新需求,从而推动虚拟现实进入2.0阶段。在这一阶段,只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的虚拟现实1.0难以胜任,必须创新发展为具有“5IE”特征,即在原来3I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化(Intelligentize)、互通性(Interconnection)和演变性(evolutionary)。 智能化包括虚拟环境中智能对象及其智能行为建模、人机交互智能化与智能体化身的交互,以及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互通性则是虚拟对象/环境和对应的真实对象/环境的多模态数据互通。演变性是虚拟对象模型随着物理对象的形态和状态变化,实时或及时地进行同变,以及生命体和时变体模型可依据相应规律自行演化。
Huamin Wang
Huamin Wang
Style3D
Dr. Huamin Wang is the Chief Scientist at Style3D. Previously, he was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1 – 2021), and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9 – 2011). Hi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revolve around physics-based simulation,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fast and realistic simulation of digital clothing by GPUs and AI. He has published over 50 papers at top computer graphics venues, including more than 30 papers at ACM SIGGRAH/SIGGRAPH Asia. 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Lumley Research award in 2017 and the NVIDIA graduate fellowship in 2005. He has served on the technical committees of numerous conferences, and he has co-chaired the papers programs of CASA 2017 and SCA 2023. He has been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Visual Computer journal (TVCJ) since 2020. Huamin earned a Ph.D.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2009, an M.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in 2004, and a B.Eng. degree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in 2002.
报告题目:Real-Time Physics-Based Simulation
时  间:8月19日 08:50-09:35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摘  要:
In this talk, I will discuss the main challeng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physics-based simulation engines and how my research team tried to address them over the past decade.
Pedro Sander
Pedro Sand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dro V. Sander received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Stony Brook University in 1998, and Master of Science and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99 and 2003, respectively. He was a senior member of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Group of ATI Research, where he conducted real-time rendering and general-purpose computation research with latest generation and upcoming graphics hardware. Currently, he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mostly in real-time rendering, graphics hardware, geometry processing, and imaging. Prof. Sander has been a member of multiple ACM SIGGRAPH and ACM SIGGRAPH Asia paper committees and the Courses Chair of SIGGRAPH Asia 2011. He has co-organized the top rendering and interactive graphics conferences, including I3D (general co-chair in 2014 and papers co-chair in 2015), and EGSR (papers co-chair in 2017). He has served a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Graphical Models (GMOD), Computer Graphics Forum (CGF), and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VCG).
报告题目:Methods fo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Surfaces
时  间:8月19日 09:35-10:20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摘  要:
Various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utomation in stag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our work on an interactive interface, along wi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cused on designing early stage symbolic architecture. The architect specifies shape requirements and our optimizer uses these to generate a conceptual 3D design that is guided by various aesthetic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I will also discuss a simple approach for high level planning of the inner space of the given architecture model. By coupling this process together with the shape inspired exterior design process, we can construct good initial conceptual designs. 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ology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results. I will also briefly discuss our related and ongoing architecture-related geometry projects on optimizing the placement of panels on building facades and optimizing column configuration for canopies.
鲍虎军
鲍虎军
浙江大学
鲍虎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混合现实的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曾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了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两项973计划项目的研究。在混合现实的景物三维建模、移动三维注册融合、自适应高保真绘制呈现和自然数字化身交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突破,主持研发了端云协同的混合现实软件平台,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
报告题目:神经绘制技术和流水线
时  间:8月19日10:40-11:25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摘  要:
近年来,利用神经网络来表示和学习构建复杂对象或函数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有力推动了三维视觉和图形计算的跨越发展。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神经绘制技术和框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该技术以物体为单元来解耦场景的全局光能辐射传输,利用神经网络来刻画物体间光能传输变化函数,建立了以物体为单元的神经绘制流水线,可在NPU上实现与最先进的实时路径追踪绘制框架相媲美的绘制效率和质量,突破了以英伟达RTcore为代表的GPU架构限制,开辟了由通用AI硬件进行实时全局光照绘制的新途径。
顾险峰
顾险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Dr. Xianfeng Gu got his bachler degre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master and Ph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Computer Science, supervised by the Fields medalist, Professor Shing-Tung Yau. Dr. Gu is an Empire Innovation Professor at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Departmen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Dr. Gu's research focuses on applying modern geometry to engineering fields. Collaborated with Prof. Yau and many other mathematicians and computer scientists, Dr. Gu has founded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 Computational Conformal Geometry, which has been used in Graphics, Vision, Geometric Modeling, Networking and Medical Imaging fields. Dr. Gu is the receipiant of many awards, including NSF Career award, offsea outstanding scholar of NSFC, Morningside gold medal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o on.
报告题目:Theoretic Foundation for Structured Mesh Gener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Class Theory of Fiber Bundles
时  间:8月20日08:50-09:35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摘  要:
Structured mes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CAD and CAE. Despite of tens of years' development, most existing structured mesh generation algorithms are heuristic, and many fundamental problems remains widely open, such as why there is no 3-5 quad-mesh on a torus. In this talk, we treat cross fields and structured meshes as global sections of different fiber bundles, and use characteristic class theory to prove index theorems, which gi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singularities. The theoretic results lead to automatic, rigorous and robust algorithms for structured mesh generation for CAD/CAE applications.
马利庄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主持人
马利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马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马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在跨媒体智能处理、人体姿态估计、3D场景分析与理解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汪国平
汪国平
北京大学
主持人
汪国平,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仿真等研究,1997年6月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受聘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中心主任,北大图形与交互技术实验室主任。主持研发了特征驱动的三维离散造型设计与优化系统PUM、物理仿真引擎Physika、分布式虚拟仿真支撑平台ViWo、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i23D、虚实融合系统VVF等,在工程设计和数字城市等行业领域有良好应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科技进步奖等,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多项专利获得商业转让。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 CADCG专委会主任,CSIAM GDC专委会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智能领域专家,深圳快响小组成员、智能应用专业组专家、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SC24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图学学报主编和VR&IH副主编等。
胡事民
胡事民
清华大学
主持人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发表ACM/IEEE Trans. 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奖励三项、全国创新争先奖和CCF王选奖。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2015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 “万人计划” 科技领军人才,2015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曾任美国实体造型学会(Solid Modeling Association) 的执委会主席、IEEE TVCG副主编,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ACM SIGGRAPH执委、亚洲图形学会主席、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Springer)主编、以及CAD、Computer & Graphics等多个期刊的编委。
陈宝权
陈宝权
北京大学
主持人
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智能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和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会士。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与可视化,在ACM SIGGRAPH、IEEE VIS、ACM TOG等国际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曾担任973项目“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担任爱思唯尔Computer & Graphics期刊编辑指导委员会成员;曾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TVCG)编委,SIGGRAPH ASIA和IEEE VIS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和IEEE Visualization 2005会议主席及IEEE Visualization 2004程序委员会主席。获2003年美国NSF CAREER Award、2005年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入选200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长江学者特聘计划、2016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9年IEEE Fellow和2021年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常务理事和青工委主任,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
雷娜
雷娜
大连理工大学
主持人
雷娜,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为:应用现代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及医学领域的问题,主要聚焦于计算共形几何、计算拓扑、符号计算及其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几何建模和医学图像中的应用。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和会前短课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中央部委创新项目等。学术成果多次被菲尔兹奖获得者或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在国际会议上介绍;获得的知识产权在工业界得到成功应用。担任网格生成领域国际顶会IMR 唯一亚洲committee member。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最佳论文奖。

企业特邀报告

李瑞华
李瑞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媒体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图形技术在华为业务的应用与挑战
时  间:8月18日10:20-11:05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丁守鸿
丁守鸿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优图实验室
腾讯优图研究总监
报告题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和落地
时  间:8月20日09:35-10:20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郭锐
郭锐
天枢摇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天枢摇光CEO
报告题目:一家几何引擎初创公司的传承与宏愿
时  间:8月20日10:40-11:25
地  点:酒店301-303会议厅
马利庄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主持人
马利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马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马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在跨媒体智能处理、人体姿态估计、3D场景分析与理解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王长波
王长波
华东师范大学
主持人
王长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后研究。曾先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担任国际国内会议VINCI2019、Chinavis2018、CAD&CG2023大会主席。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等。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大数据可视化、智能可视媒体等。

CADCG 战略论坛

刘永进
刘永进
清华大学
主持人
刘永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结题评价优秀)、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与图形学、情感计算、多模态媒体智能信息处理。近五年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包括7篇PAMI,5篇ACM TOG/SIGGRAPH,30篇TVCG/TIP/ TMM/TAFFC/TASE/THMS/TCDS和23篇NeurIPS/CVPR/ICCV/ECCV/AAAI/ICRA。一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两次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度最佳论文奖(2017、2018)在内的十余项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的最佳论文/优秀论文。六项专利技术作价1100万进行了成果转化。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北京市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两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科学家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两次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2018年一等奖和2021年二等奖),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罗钟铉
罗钟铉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任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校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四名)等。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中日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院长、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筹)。长期从事计算几何、超视觉和水下(敏捷)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先后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项(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 GF 项目 20 余项。 发现并证明了新的射影不变量理论,为视觉数据鲁棒特征计算和高效表示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带领团队在结构化六面体网格自动生成取得重要理论突破,创新性地提出从几何视角阐释深度生成对抗模型,引起包括美国三院院士 Hughes 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Villani教授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广泛关注。系列成果发表在 IEEE TPAMI、TIP、CMAME、TSE、TKDE 等国际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负责人/2018)、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及人才奖励。
报告题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图形图像理论研究与应用
时  间:8月19日 13:30-13:45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马惠敏
马惠敏
北京科技大学
马惠敏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领军学者,2001年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承担教学科研工作,领导三维图像认知与仿真实验室,2019年起先后担任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鼎新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从事三维图像认知与场景生成仿真研究,在复杂环境模拟、智能无人系统目标感知、心智理论与人机混合智能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在TPAMI、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单篇他引超过2500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课题10余项,获批20余项,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已用于学校、医院、民航、交通等领域。
报告题目:仿真技术——从物理建模到智能生成
时  间:8月19日 13:45-14:0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陈熙霖
陈熙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陈熙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ACM / IEEE /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现任/曾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和IEEE Trans. on Multimedia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Senior Associate Editor,以及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等。担任过IEEE FG 2013 / IEEE FG 2018 / IEEE VCIP 2022等大会主席,并十多次担任CVPR、ICCV、ECCV、NeurIPS等会议的领域主席。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报告题目:生成技术对计算机视觉的影响
时  间:8月19日 14:00-14:15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汪国平
汪国平
北京大学
汪国平,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任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等方向研究。汪国平主持研发了分布式虚拟仿真支撑平台、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CAD/CAE一体化设计优化系统、物理仿真引擎等多个大型软件系统,在国防军事、工程设计等领域有良好应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F技术发明一等奖、CSIG技术发明奖和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等,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兼任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图学学报主编和VRIH副主编等。
报告题目:自适应离散造型系统及应用
时  间:8月19日 14:15-14:3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陈宝权
陈宝权
北京大学
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智能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和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会士。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与可视化,在ACM SIGGRAPH、IEEE VIS、ACM TOG等国际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曾担任973项目“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担任爱思唯尔Computer & Graphics期刊编辑指导委员会成员;曾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TVCG)编委,SIGGRAPH ASIA和IEEE VIS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和IEEE Visualization 2005会议主席及IEEE Visualization 2004程序委员会主席。获2003年美国NSF CAREER Award、2005年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入选200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长江学者特聘计划、2016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9年IEEE Fellow和2021年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常务理事和青工委主任,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
报告题目:AI时代的计算机图形学
时  间:8月19日 14:30-14:45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韩挺
韩挺
上海交通大学
韩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双聘教授,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谢友柏设计科学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委创新设计工作站负责人、市经信委工业设计中心主任和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负责人,上海市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2)、青年学者(2019),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全国宝钢优秀教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十佳教育工作者。
报告题目:人智机融合的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创新设计
时  间:8月19日 14:45-15:0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马利庄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马利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马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马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在跨媒体智能处理、人体姿态估计、3D场景分析与理解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报告题目:AIGC技术进展与展望
时  间:8月19日 15:00-15:15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刘青山
刘青山
南京邮电大学
刘青山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理解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先后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特聘教授等。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学术工委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
报告题目:视觉情感计算
时  间:8月19日 15:15-15:3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CADCG 专题论坛:可视计算

王长波
王长波
华东师范大学
论坛主席
王长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后研究。曾先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担任国际国内会议VINCI2019、Chinavis2018、CAD&CG2023大会主席。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等。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大数据可视化、智能可视媒体等。
时磊
时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曾在KDD、VIS、TVCG、TKDE、ICDE等国际顶尖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近百余篇研究论文。四次荣获IEEE可视分析大会挑战赛优胜奖及IBM研究机构可视分析贡献奖。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杰出青年人才发展专项计划,2019年入选北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22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报告题目:基于自引图的学者画像可视分析
时  间:8月18日 13:30-13:4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徐昆
徐昆
清华大学
徐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真实感绘制和智能媒体计算。在ACM SIGGRAPH, ACM TOG, IEEE TVCG等重要会议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The Visual Computer和Computers & Graphics编委,曾担任国际会议Pacific Graphics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排名4),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排名4),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报告题目:高性能光线追踪技术和系统
时  间:8月18日 13:45-14:0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汪云海
汪云海
山东大学
汪云海,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山东省杰青。主要围绕构建交互式数据分析系统开展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数据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在ACM SIGMOD、ACM SIGGAPH (Asia)、ACM CHI、IEEE VIS、IEEE VR、ACM TOG、IEEE TVCG等领域顶级会议与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 70余篇,获得ACM CHI 2021 最佳论文提名奖、IEEE VIS 2021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奖项。近五年来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自然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自然基金重大专项培育项目、国防科工局挑战计划项目,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担任Computer Graphics Forum、 Frontiers in Computer Science、CCCF专题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面向云端大规模时序数据交互可视化的计算体系初探
时  间:8月18日 14:00-14:1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过洁
过洁
南京大学
过洁,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研究员、南京大学-OPPO软件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图形渲染、材质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包括SIGGRAPH、CVPR、ICCV、IEEE TVCG、IEEE TIP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和会议;开发的材质建模、光照估计、高性能渲染等技术已被多家知名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过洁曾获华为火花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奖、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等奖励,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计划。
报告题目:基于单图的超高清材质重建
时  间:8月18日 14:15-14:3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刘利斌
刘利斌
北京大学
刘利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助理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曾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及美国迪士尼研究院(Disney Research)进行博士后研究,以及美国硅谷创业公司DeepMotion Inc.担任首席科学家,2020年全职回国加入北京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数字人建模与动画、物理仿真、运动控制以及相关的优化控制、机器学习、增强学习等领域。他曾获得 SIGGRAPH Asia 2022 Best Paper Award、SIGGRAPH 2023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等,并多次担任图形学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如SIGGRAPH (North America/Asia)、PacificGraphics、SCA等的论文程序委员,以及图形学领域主要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多模态和物理驱动的数字人动画
时  间:8月18日 14:30-14:4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CADCG 专题论坛:感知交互

李洋
李洋
华东师范大学
论坛主席
陈纯毅
陈纯毅
长春理工大学
陈纯毅,博士、教授、博导,副院长,CCF高级会员,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30余项。出版第一作者专著2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6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曾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荣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长白青年科技特优奖、IOP 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s。先后受邀在CVIDL 2022、EIECS 2021、CADCG 2020等国内外会议上作报告。
报告题目:视觉感知驱动的三维虚拟场景渲染计算去冗余
时  间:8月18日 15:40-15:5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宋维涛
宋维涛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颜色科学、新型显示与虚拟现实等。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IEEE TVCG等著名学术期刊论文三十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六项,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SC24专家组成员,中国照明学会视觉与颜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秘书长等。
报告题目:近眼显示的三维深度再现和感知研究进展和展望
时  间:8月18日 15:55-16:1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弋力
弋力
清华大学
弋力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Leonidas J. Guibas教授,毕业后在谷歌研究院任研究科学家。在此之前,他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取得了学士学位。他近期的研究兴趣涵盖三维视觉和具身人工智能,他的研究目标是使智能机器人具备理解三维世界并与之互动的能力。他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会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担任CVPR 2022、CVPR 2023、IJCAI 2023、NeurIPS 2023领域主席。他的工作在领域内得到广泛关注,引用数16000+,代表作品包括ShapeNet Part,光谱图CNN,PointNet++等。
报告题目:面向交互的四维视觉理解与生成
时  间:8月18日 16:10-16:2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朱晨阳
朱晨阳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及几何形状分析。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计划,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共发表CCF A类论文及SCI 1区论文20余篇,其中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TOG文章5篇,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 Oral 1篇,AAAI Oral 1篇,esi引用进入1%的论文1篇,10%的论文2篇。研究成果“流形约束保结构建模”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4)。主讲课程获军队级金课1门(排名2),湖南省金课1门(排名5)。
报告题目:浅谈二维图像的三维感知
时  间:8月18日 16:25-16:4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齐晓娟
齐晓娟
香港大学
齐晓娟博士(https://xjqi.github.io)是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她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在多伦多大学、牛津大学和英特尔视觉计算组工作和交流。她致力于赋予机器在开放世界中感知、理解和重构视觉世界的能力,并推动它们在具身智能中的应用。她在CVPR、ICCV、NeurIPS等顶级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会议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受邀进行口头报告。她曾受邀担任ICCV 2021、CVPR 2021、AAAI 2021、AAAI 2022、CVPR 2023、NeurIPS 2023和CVPR 2024的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Foundation Models as Scalable Data Servers for Open-World Understanding
时  间:8月18日 16:40-16:5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CADCG 专题论坛:AIGC

韩晓光
韩晓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论坛主席
韩晓光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他于2017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顶级会议和期刊SIGGRAPH(Asia), CVPR, ICCV, ECCV, NeurIPS, ACM TOG, IEEE TPAMI等。他曾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青年科研奖。目前也担任CVPR2023和NeurIPS 2023领域主席。他的工作还曾获得CCF图形开源数据集奖(DeepFashion3D),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13新兴技术最佳演示奖,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最佳论文列表(入选率分别为0.8%和0.4%)。更多细节详见https://gaplab.cuhk.edu.cn/
刘烨斌
刘烨斌
清华大学
刘烨斌,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三维视觉、数字人重建、生成与交互。发表TPAMI/ SIGGRAPH/CVPR/ICCV等论文近 百篇。多次担任CVPR、ICCV、ECCV领域主席,SIGGRAPH Asia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IEEE TVCG、CGF编委。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副主任。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3),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
报告题目:视觉AIGC进展及一些简单思考
时  间:8月19日 14:45-15:0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高盛华
高盛华
上海科技大学
高盛华,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水平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涵盖图像和视频的处理和理解、三维重建及图像视频内容编辑和生成。迄今为止,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总引用次数14000余次,H-index 50。他十余次担任NeurIPS/ICCV/CVPR/AAAI等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 担任CCF-A类期刊IEEE TPAMI副主编。
报告题目:基于3D形状先验的的3D生成以及高保真3D形状生成
时  间:8月19日 14:15-14:3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付彦伟
付彦伟
复旦大学
付彦伟,博士,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得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博士学位,2015.01-2016.07,在美国匹兹堡迪士尼研究院任博士后研究员。付博士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在IEEE TPAMI 发表通讯作者/第一作者论文12篇。研究方向侧重于基于迁移学习的多个任务,如零样本/小样本学习;3D /4D物体的建模;神经网络稀疏化学习、机械臂抓取;图像编辑及修复等。付博士是多个国际期刊、学术会议长期审稿人及程序委员会委员(如IEEE TPAMI, IJCV, ACM MM, NIPS, ICCV等)等;长期担任NeurPIS 会议领域主席,IJCAI会议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基于先验引导的图像修复与AIGC生成技术研究
时  间:8月19日 13:45-14:00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杨蛟龙
杨蛟龙
微软亚洲研究院
杨蛟龙,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Manager),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人脸人体建模与图像生成。2016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双授博士学位后加入微软亚研,以第一作者或所指导学生为第一作者在CVPR/ICCV/ECCV/SIGGRAPH/NeurIPS/TPAMI/TVCG发表论文30余篇。长期担任顶级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期刊和会议审稿人并多次任CVPR/ICCV等会议领域主席。获IEEE VR/TVCG 2022最佳期刊论文奖,2017年中国图形图像协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4篇)。
报告题目:真实感三维人像生成:实时渲染与神经辐射场对抗学习
时  间:8月19日 14:00-14:1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刘利斌
刘利斌
北京大学
刘利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助理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曾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及美国迪士尼研究院(Disney Research)进行博士后研究,以及美国硅谷创业公司DeepMotion Inc.担任首席科学家,2020年全职回国加入北京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数字人建模与动画、物理仿真、运动控制以及相关的优化控制、机器学习、增强学习等领域。他曾获得 SIGGRAPH Asia 2022 Best Paper Award、SIGGRAPH 2023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等,并多次担任图形学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如SIGGRAPH (North America/Asia)、PacificGraphics、SCA等的论文程序委员,以及图形学领域主要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高质量角色动作的生成式表示和控制
时  间:8月19日 14:30-14:4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曹炎培
曹炎培
腾讯PCG ARC Lab、AI Lab视觉计算中心
曹炎培,腾讯PCG ARC Lab、AI Lab视觉计算中心,专家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近期关注方向为沉浸式数字化、生成式模型。加入腾讯前,曾任职于快手,并曾任创业公司Owlii CTO(后被快手收购)
报告题目:腾讯ARC Lab和AI Lab在AIGC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
时  间:8月19日 13:30-13:45
地  点:酒店188会议厅

CADCG 专题论坛:数字人

张举勇
张举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论坛主席
张举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资助。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1年至2012年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三维视觉,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基于神经隐式表示、逆向渲染与数值优化方法对真实物理世界进行高效高保真三维数字化,以及高真实感虚拟数字内容的创建。
马重阳
马重阳
快手科技
马重阳,现任快手科技Y-tech图形AI组负责人。于2007年和2012年在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国动视暴雪和色拉布公司(Snap)分别担任资深研发工程师和资深研究科学家。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深度生成式模型,图像和视频处理及风格化,3D建模和动作捕捉,物理模拟,以及数字几何处理等。已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50余篇,并获十余项美国专利授权。具体信息见个人主页:http://chongyangma.com/
报告题目:高保真可重打光3D数字人的采集与重建
时  间:8月20日 13:30-13:5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摘  要:
长期以来,高保真的3D数字人资产制作和内容生成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也是电影、游戏和互联网等行业关注的重点。在影视行业,数字人的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借助类似Light Stage的多视角硬件设备,并且往往需要复杂的采集流程和耗时的重建计算处理。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快手图形AI团队自研的一套影视级高保真3D数字人采集与重建系统。该系统大幅度简化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且生成的数字人形象支持可重打光和实时驱动渲染。此外,我也将简要介绍数字人技术在快手各业务线的落地应用。
徐迪
徐迪
华为云媒体创新Lab
徐迪,华为云媒体创新Lab技术专家,本科及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曾任职于985高校及头部VR企业,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相关工作发表于TPAMI、CVPR等顶级期刊会议上,并获得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在华为云负责AIGC及数字人的相关技术研发与产品化。
报告题目:AIGC浪潮下的数字人云服务
时  间:8月20日 13:50-14:1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摘  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自动化内容生产的技术合集。最近一年来各类AIGC产品集中发布,从效率、质量、多样性等方面为内容生产带来深刻变革。AIGC率先在文本生成和图像生成方面达到商用水准,而在难度更高的三维及视频方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数字人作为AI技术的合集和数字世界的入口,在这波浪潮下有着重要科研和商用价值。华为云通过盘古基础大模型赋能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打造了盘古数字人大模型,提供模型生成和模型驱动两大服务,让数字人生于云、长于云。开发者可以快速生成和驱动数字人,赋能在线教育、文娱直播、企业会议等行业应用,让人人实现“数字人自由”。
许岚
许岚
上海科技大学
许岚博士,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MARS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摄像学,致力于光场智能重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动态神经辐射场和虚拟数字人的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率团队研制了系列光场装置,为人工智能推动的超写实数字人提供了新范式。他在CVPR、SIGGRAPH、IEEE TPAMI等顶级刊物发表数十篇文章,并多次担任人工智能顶级会议CVPR、ICCV、AAAI等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Building Virtual Digital Humans in the Neural Era
时  间:8月20日 14:10-14:3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摘  要:
深度学习和神经表示技术的发展,为轻量级、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动静态场景重建和渲染带来新突破。并且进一步随着5G网络、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应用场景的蓄势待发,其需求也变得越发迫切。本次报告回顾了近年来基于神经表示的虚拟人技术发展,重点探讨神经辐射场和渲染技术,关注快速、轻量级和高精度的数字资产和虚拟人动态重建,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年度热点回顾

夏佳志
夏佳志
中南大学
主持人
夏佳志,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别于2005年、2008年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先后主持某部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发表CCF A类论文20篇,获VIS 2020最佳论文提名奖,CAD/Graphics 2017最佳论文奖。曾任IEEE VIS 2023 海报共同主席,ChinaVis 2019-2020综述共同主席,ChinaVis2021论文共同主席,GAMES 2022程序主席,IEEE VIS、EuroVis、PacificVis IPC Member。
张松海
张松海
清华大学
张松海,博士,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图像/视频处理方向研究,近五年在ACM Siggraph、ACM MM、IEEE CVPR、IEEE VR等国际会议和IEEE TVCG、IEEE TIP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6篇;受理/授权专利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3)。
报告题目:3D AIGC
时  间:8月20日 15:20-15:3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陈中贵
陈中贵
厦门大学
陈中贵,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先后在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交流访问。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建模与处理等领域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子任务1项。担任The Visual Computer期刊编委及多个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SPM2018最佳论文一等奖、2020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报告题目:CAD模型表面重建方法
时  间:8月20日 15:30-15:4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过洁
过洁
南京大学
过洁,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研究员、南京大学-OPPO软件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图形渲染、材质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包括SIGGRAPH、CVPR、ICCV、IEEE TVCG、IEEE TIP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和会议;开发的材质建模、光照估计、高性能渲染等技术已被多家知名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过洁曾获华为火花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奖、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等奖励,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计划。
报告题目:高性能高质量渲染技术
时  间:8月20日 15:40-15:5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孙国道
孙国道
浙江工业大学
孙国道,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主要从事大数据挖掘、可视化和可视分析方面的研究,聚焦时空定位、自然语言和视频影像等代表性数据。在可视化领域相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IEEE TVCG、IEEE VIS、IEEE TMM、ACM TIST和计算机学报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源异构时空定位数据的关联分析平台及应用)等。
报告题目:智能可视分析
时  间:8月20日 15:50-16:0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汪淼
汪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汪淼,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6-2018年于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历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虚拟/增强现实、计算机图形学,主要从事虚拟内容智能生成、混合现实沉浸协同交互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多篇ACM TOG、IEEE TVCG、IEEE VR、ISMAR等论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任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执委,中国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委副主任,中国图学学会国际联络工委秘书。多次担任IEEE VR、ISMAR、PG、CVM等会议程序委员。
报告题目:虚拟环境导航与漫游
时  间:8月20日 16:00-16:1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高博宇
高博宇
暨南大学
高博宇,暨大信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长聘副教授,暨大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多通道反馈、可信交互、智能人机协同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类项目;在包括IEEE TVCG、IJHCS、IEEE VR、WWW、IEEE THMS、IJHCI等领域重要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度韩国计算机大会最佳论文奖、2019年度吴渔夫科技创新育人奖、2021年度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担任CCF人机交互专委会执委、CCF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专委会执委、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IEEE VR 2023 3DUI竞赛主席、ACM SUI 2023及HHME 2023的宣传主席、HHME 2022 CHCI技术展示主席,以及IEEE ISMAR 2022/2023与ACM CHI 2019/2020/2021 LBW的程序委员等。
报告题目:VR/AR/MR中的智能交互支持
时  间:8月20日 16:10-16:2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陈姝宇
陈姝宇
中科院计算所
陈姝宇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ACM SIGGRAPH\TOG, IEEE TVCG等知名期刊会议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博士后面上项目资助,并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英组),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奖励。
报告题目:跨模态可视媒体合成
时  间:8月20日 16:20-16:30
地  点:酒店302/303会议厅

产业前沿技术论坛

何高奇
何高奇
华东师范大学
主持人
高璐
高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现海思GPU领域专家。曾在intel、S3等企业负责GPU领域的软件研发工作。在GPU领域有着超过18年的研发交付经验。现负责现代图形标准、高性能实时渲染及分布式渲染等领域的研究。
报告题目:中国图形GPU面临的困难和机会
时  间:8月18日 13:30-14:0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李恒宇
李恒宇
天枢摇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天枢摇光 产品总监
报告题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擘画发展蓝图
时  间:8月18日 14:00-14:3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刘浩敏
刘浩敏
商汤集团有限公司
硕士、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研期间主要从事SfM/SLAM技术的研发,发布了一系列SfM/SLAM软件LS-ACTS、RDSLAM、RKSLAM,并开源了多个SfM/SLAM核心算法(ENFT、SegmentBA、EIBA、ICE-BA等),在TIP、TVCG、TCSVT、CVPR、ECCV、ISMAR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现就职于商汤科技任研究总监,从事商汤混合现实平台SenseMARS定位建图、AIGC等技术研发。
报告题目:SenseMARS:端云协同的混合现实平台
时  间:8月18日 14:30-15:0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林奶养
林奶养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虹软科技资深研究员、资深算法架构师,主要研究3D图形以及3D视觉相关内容, 近年来研究重心主要包括深度学习、SLAM、Nerf以及AIGC等技术在智能手机以及智能车载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题目:图形图像技术在智能手机以及智能车载等领域的新进展
时  间:8月18日 15:00-15:3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张强
张强
侑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侑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CTO,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基于物理的流体模拟。2012年就职于腾讯(上海)公司,担任客户端开发工程师,参与一款客户端3D网络游戏的开发。2013年10月加入Unity大中华区,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从事与Unity引擎相关的技术研发、支持和培训等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战经验。2015年9月加入侑虎科技,担任CTO一职,主要负责UWA产品研发,并参与了中国大量精品游戏的性能优化和技术培训工作,对Unity和Unreal引擎均具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特别在UI性能优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
报告题目:UWA助力打造完整虚拟现实/游戏行业工具链
时  间:8月18日 15:30-16:00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徐亚云
徐亚云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报告题目: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发展情况
时  间:8月18日 16:00-16:15
地  点:酒店301会议厅

优秀学生面对面

易冉
易冉
上海交通大学
主持人
易冉,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2016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录用40余篇论文于IEEE TPAMI、ACM TOG、SIGGRAPH、CVPR、ICCV、TVCG、AAAI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其中CCF-A国际期刊会议30篇。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九),2022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五),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1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英组),2022年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 201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学术新锐奖。TPAMI、IJCV、TIP、CVPR、ICCV、NeurIPS、ICLR、AAAI等国际期刊会议审稿人。
刘锋林
刘锋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刘锋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导师为高林老师和李淳芃老师。目前已发表4篇ACM SIGGRAPH系列论文,曾获得凌迪奖学金和CCF CAD&CG 开源软件奖等奖励,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
报告题目:基于线稿生成的科研历程分享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张吉庆
张吉庆
大连理工大学
张吉庆,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导师是尹宝才教授和杨鑫教授,曾获国家奖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多篇CCF-A类和B类论文,包括CVPR,SIGGRAPH,ICCV,TCSVT等。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类脑计算。
报告题目:rebuttal经验分享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沈鹏飞
沈鹏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沈鹏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为刘利刚教授。目前发表一篇SIGGRAPH(共同第一作者)和一篇Pacific Graphics(第二作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渲染方向。
报告题目:一块铝板的艺术之旅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周千寓
周千寓
上海交通大学
周千寓,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生班,导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马利庄教授。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CCF-A类和B类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EEE TPAMI、 CVPR、 ECCV、 ACM MM等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8篇学术论文。担任IEEE TPAMI、IJCV、IEEE TIP、CVPR、ICCV、ECCV、AAAI等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的受邀审稿人。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迁移学习。
报告题目:博士阶段的经历和感悟分享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叶云帆
叶云帆
国防科技大学
叶云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读博士生,导师是徐凯教授和蔡志平教授,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CCF-A类和B类学术论文,包括CVPR,TIP等,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
报告题目:减少科研精神内耗的经验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张宇欣
张宇欣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宇欣,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为徐常胜研究员和董未名研究员。以第一作者在ACM TOG、SIGGRAPH、CVPR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计算艺术。
报告题目:图像与视频生成科研经历分享
时  间:8月18日 19:30-20:30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企业招聘宣讲

张志忠
张志忠
华东师范大学
主持人
张志忠,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以及计算机视觉,研究成果集中于多视图学习、自监督学习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CAAI—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共发表和接收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CVPR, ICCV,AAAI等。
周世奇
周世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们的20.7万员工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华为重视研究与创新,坚持走开放创新的道路,愿意与学术界、产业界一起,共同探索科学技术的前沿,推动创新升级,不断为全行业、全社会创造价值,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华为将坚定不移地与全球产业和生态伙伴一起,深度参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合作,促进跨领域、跨技术和跨手段的交流和协作,携手构建适应产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报告题目:华为媒体技术院业务宣讲
时  间:8月18日 20:30-21:31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黄凤舞
黄凤舞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AI技术在工业智能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实践者 ——荣旗科技
时  间:8月18日 20:30-21:32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郭若熙
郭若熙
天枢摇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天枢摇光成立于2022年末,由原中科院CAD实验室主任、原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主任李华研究员创立。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天枢、摇光是北斗七星的头尾两颗星,寓意着我们端到端实现国产高性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愿景。我们当前致力于高性能三维几何引擎和底层算法库的研发,已获得知名人民币基金数千万种子轮投资。公司创始团队在CAD与计算机图形学深耕四十余年,先后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在国内外CAD相关领域拥有广泛且紧密的学术网络和产业合作。
报告题目:根深才能叶茂——从底层算法革命开始的新征程
时  间:8月18日 20:30-21:33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
冯文云
冯文云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Style3D 以自主柔性仿真引擎为底层技术,通过产业级工业软件和 3D 设计一体化协同平台,打造了数字时尚基础设施。目前,从面料测量、仿真设计、推款审款、在线改版到视效展示,Style3D 为时尚行业不同企业提供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Style3D 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在上海、广州、香港、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团队聚集了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等多元和跨界的国际型人才,已服务全球数千家时尚企业。
报告题目:Think Digital, Think Style3D
时  间:8月18日 20:30-21:34
地  点:酒店182会议厅